圣经串珠版注释
希伯来书第十二章
1-13 当仰望基督、忍受管教
1-3
虽然神的应许在耶稣身上已经实现,信徒仍须凭信心忍耐到底。
1 “见证人”;指 11 章所提到的信心榜样。他们已跑完信心的路程,证明了神是信实的。
“重担”:原文作“拖累”。
“路程”:原指竞赛或奋斗。
2 “仰望”;即“注视”。
“创始成终”:表明耶稣是信心的先驱者及成全者,因祂凭信心忍受苦难,跑完十字架的路,成全了救恩(来 2:10; 5:8-9 )。
3 “思想”:原文有“比较”之意。
4-13 说明受苦是儿子该受的管教
4 本书的读者虽曾忍受苦难,却不像古人(见来 11:37 )或基督(见腓 2:8 ),蒙受杀身之祸。
5-8
神管教信徒,是因祂眷爱他们,待他们如父亲待儿子一般。
5-6 引自希腊文译本的箴 3:11-12 (“鞭打”取代了希伯来文原文之“正如父亲”)。
“收纳”:即承认为儿子之意。
7 上 可作“你们忍受下去,以此为管教罢!神这样做正是把你们当作儿子看待”。
9-11
顺从管教对信徒其实有益,因能有圣洁和公义的果效。
9 “万灵的父”:是指我们灵性的父亲(即天父);与“生身(即肉身)的父”作一对比。
12-13
勉励信徒在这管教下坚强起来。
12 “发酸的腿”:原文作“瘫痪的膝盖”。
13 意思是:要为自己的缘故修平前面的路程,使软弱者(包括其他人在内)能顺利走完,不致走歪。
14-29 警告:不可拒绝神
14-17
勤勉信徒要追求和睦圣洁,并谨慎自守。
15 “谨慎”:原文作“监督”。
“失了”:即“赶不上”或“亏缺”(参来 4:1 )。
“毒根”:原文作“苦根”。
16 原文并无“贪恋”二字。
“世俗”:指失去对属灵事物的正确价值观,如以扫一样,因轻看神给列祖的应许,便放弃了承受应许的权利。(见创 25:33-34 )
17 “心意回转”:原文是指以扫而言,这句的含意是:后来以扫虽然哀求父亲为他祝福,但他先前的弃权,已没有反悔的余地。
18-24
以西乃山与锡安山相比。作者的意思是:前者虽是地上可见可模的山,但当神在此颁布律法时,尚且使以色列人和摩西畏惧,何况那属天上的锡安山,岂不更可畏吗?
22 “锡安山”:于旧约可作耶路撒冷──天上有根基的城。(见来 11:10 )
23 “诸长子”:泛指属神的人(参“名录在天上”,见串 37 )。
“会”:原文与“教会”同字。
“所共聚的总会”:很可能应属 22 节末尾,指天使聚集在一起。
24 亚伯的血只求伸冤,但耶稣的血却使罪得赦,叫人与神和好。
25-29
进一步指出,在这“地上的”山所颁布的命令,尚且不容拒绝,何况是从天上来的呢?再者,摩西之时,神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将来天地都要废去,只剩下那长存的国度,要留给信徒,所以信徒当存感恩的心向神献上祂所喜悦的敬拜。
26 “再一次 ...... 动天”:引自该 2:6, 21 。
基督教圣经 bible.kyh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