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亚书导论

 

  作者与写作年代 

  这卷先知书的作者西番雅出身于敬虔的家族,西番雅的名意是:「耶和华收藏或保护」,这名字在旧约中并非他所独有(参耶二十一 1 ;亚六 10 )。从他的名意中,可见其父母在儿子出生时,对以色列的神之供应是充满信心的。他的族谱(一 1 )是先知书中最长的。从族谱中,显然可见他是第十四任犹大王希西家(主前 716 至 687 年)的后裔。同一经文亦说明书中预言宣告于约西亚王任内,约西亚是犹大第十六任王(主前 640 至 609 年),也是希西家的后裔。 

  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都是敬畏神的,但是在他们两者之间的一段时期,宗教却走向腐败,真诚的敬拜被恶王玛拿西(王下二十一 1-18 )和他儿子亚们(王下二十一 19-26 )所败坏;前者是约西亚的祖父,后者是他的父亲。西番雅的父母可能冀望神保守其家族及儿子,在这动荡时期中保持正直,因而替他取名西番雅。 

  究竟西番雅在约西亚王任期的哪一段时期说预言,是一个争论性的议题。有人认为是在约西亚重整耶和华信仰之前,即提醒以色列对她曾在西乃山所誓忠的神,作出正确的回应(出十九至二十四章)。人民的整个生活,包括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都应该遵照神在西乃山所启示的旨意而行,这启示就是记载在五经中的律法。但以色列民三番四次地漠视律法,随己意行事,直到约西亚起来,他领导人民复兴耶和华信仰(王下二十二 1 至二十三 30 ;代下三十四 1 至三十五 27 )。学者认为此书写于约西亚重整之前,因为书中显示异教的风习仍然存在(一 4-9 )。依此说法,着作日期便定于主前 621 年之前,在重整运动之初期。但这论点说服力不强,因王所制定的全国宗教改革不一定为所有人民所遵从,甚至继任的君王也不一定跟从。 

  约西亚虽立法禁止异教敬拜,但无可置疑,这种风习仍然流行民间,故此这论点不能排除此书写于约西亚任期内的可能性。与西番雅同时期的先知杰里迈亚就曾斥责异教敬拜(一 4-5 ;参耶二 8 ,八 2 ,十九 5 、 13 ,三十二 35 )。同期的其它先知:那鸿与哈巴谷也觉得有同样需要,可见约西亚的改革运动并不彻底,也没有持续下去。 

  西番雅书有好些与申命记彼此互相呼应的平行经文(参一 5 、 13 、 18 ,三 5 ),这事实支持着书日期在约西亚改革运动已开始,并在圣殿发现「律法书」(王下二十二 8 )之后。一般人都接受圣殿所发现的文献是某种形式的申命记,当时被用作建立耶和华信仰的基础。而西番雅书与申命记两者之间清晰可见的相互对照,使人臆断此预言是在律法书被发现之后才宣告的。 

  书中第二至三章提及几个外邦国家,特别是亚述(二 13-15 ),这些证据也可帮助我们鉴定写作日期。西番雅预言亚述首都尼尼微被毁(二 13 ),而亚述自从主前 722 年击败北国以色列,掳走其居民(王下十七 4-41 ,十八 9-12 )之后,一直威胁着南国犹大。在犹大眼中,亚述似乎是所向无敌,但是神借着邻邦巴比伦的势力,使亚述横行的日子所剩无几。在第六世纪末期,她便迅速走下坡。主前 612 年,巴比伦占领尼尼微,到了主前 605 年,整个帝国就跨倒了。故此,西番雅的预言必是写于主前 612 年之前。 

  书中还提及非利士(二 4-7 )、摩押和亚扪(二 8-11 ),还有古实(二 12 )。自从以色列从埃及出来,定居迦南地以来,非利士人一直与他们对敌,后来戴维虽把他们制服,却没有完全歼灭。他们的 5 城邦联盟──亚实突、亚实基伦、迦萨、以革伦和迦特──坐落在地中海沿岸,死海以西。 5 城邦中的迦特,在西番雅说预言时,显然已经没落,因为先知的审判神谕中没有把她包括在内。西番雅如此向这些民族发预言警告他们,并非独有的做法(比较赛十四 28-32 ;耶四十七;摩一 6-8 ;亚九 5-7 )。 

  其它两个约但河东岸的国家:亚扪及摩押,与以色列的先祖有血统关系,他们是罗得从他的女儿们所生的儿子(创十九 36-38 ),故此与以色列有亲戚关系(亚伯拉罕与罗得是叔侄;创十二 5 )。但族俚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亲切,因为以色列与约但河外的「侄儿」常有争执(比较士三 12-30 ;撒上十一 1-11 ;王下三 4-27 )。 

  古实或称埃提阿伯,在第二十五王朝时(主前 716 至 663 年左右)曾一度控制埃及,但在主前 663 年,当她侵袭埃及时,却被巴比伦击败。二章 12 节可能是忆述这段失败史,但更可能的是作者用古实来作整个埃及的代表(参赛二十 4 ;结三十 4-9 )。神的审判不但临到犹大毗邻的小国,也祸及世界的超级大国,诸如更远的埃及和亚述。 

  主题 

  有些人怀疑书中某部分,特别是三章 14 至 20 节,是否原作,原因是这段经文中含有希望的信息。他们认为一个犯罪的国家,面临审判,被警告悔改,不应有希望的信息传给他们。持这见解的人认为在被掳之前,只有审判的信息,直至被掳之后,希望才出现在先知的信息中。这看上去似乎很合逻辑的架构,实际上是误解了整本旧约,旧约圣经一次又一次地把神性情的两面并列,神正直圣洁的一面和慈爱怜悯的另一面不是彼此排斥的(参赛一至二章;何二;摩九;其中二者兼备)。人若想到神人所立盟约的性质,就不会认为希望与审判同时出现有甚么值得惊讶的了。盟约中列明服从使人得福(例如申二十八 1-14 )和违命使人受咒诅(申二十八 15-68 ),这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信念。甚至在出埃及的事件上,神子民的信心也是以此二者的合成为中心:服从神的有盼望(出十二 21-28 ),祂的仇敌却遭审判(出十二 29-30 ,十四 26-28 )。 

  审判是连络全书的神学主题,先知在传讲这主题(一 2-6 )之际,引论到最终的审判,就是耶和华的日子(一 7 至三 20 ),在末日里,人类一切行为以此为终局。西番雅书虽然不是唯一讨论这日子的书卷(参赛二;耶四十六至五十一;结七;珥二),但是以此题目为一卷书的神学主题,把全卷书联系一起的,西番雅书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西番雅把这日子的双重性质表达出来;这是惩罚和审判的时候,同时又是福泽和盼望的日子。审判要临到犹大,因她没有谨守盟约。书中列举一些要受责备的异教风习(一 4-6 ),同时也斥责犹大的领袖(三 3-4 )。他们的冷漠(一 12-13 )和高傲(二 3 ),尤其受到咒诅。 

  列邦也不能免除审判(二章),他们的腐败有如创世记六章 5 至 7 节所载一样,骄傲是他们的祸根(二 10 、 15 )。 

  如果以色列肯谦卑自己,除去愚昧的傲气(三 11 ),则仍有希望。以色列目前有希望(二 3 ),将来亦有盼望的应许(三 13-17 ),其中也包括列邦在内(三 9 )。只有在谦卑的态度下,国家、社会和个人才有盼望,骄傲与希望不能共存。 

  应用纲要 

  神的公义和圣洁使祂不得不惩罚犯罪的人。但祂的管教中仍带有爱;惩罚不光是带来痛苦,而是重建关系的一个途径。 

  这卷书对今日的世界有深刻的提醒,因为人的罪到了极处,大地也因人的自私受到严重破坏;人不信真神,反受邪淫、迷信之风吸引。所以应当趁仍有机会的时候,及早回转,预备迎见神。 

  西番亚书大纲 

  一 1

  标题 

  一 2-6

  神的审判 

  一 7 至三 8

  那日的审判 

  一 7-13

  犹大受审判 

  一 14 至二 3  耶和华的日子 

  二 4 至三 8

  列国也受审判 

  三 9-20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