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 第卅八章 注释

 

 

38:1-39:29  有关歌革的预言

 

这是一段非常难懂的预言;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确实知道玛各地和歌革

是指何地何人。有的学者认为歌革是波斯王古列或希腊亚历山大大帝

的别称,当今一些预言家甚至把玛各与苏联相提并论。以色列归回故

土,安然居住後,不久就要面对一个最後的威胁:由歌革领导的北方

侵略者来攻击以色列地,然而他不能胜过神的力量,神要护卫 的百

姓,惩罚敌军,和平安定将临到以色列直到永远,耶和华的名也会在

列邦中被称为圣。经文并没有清楚表明侵略者何时南来;文体采用启

示文学方式,描述将来要发生的事,但这也是盛传已久的威胁(参17

; 39:8 ) , 我们无法确定歌革的侵略是指那次已发生的历史事件,大

抵应视「歌革」为敌对神,逼迫选民的权势。

 

 

1-16  歌革攻击以色列地

 

这段叙述表露历史事实与神旨意的相互关系。以色列民回归故土後,

生活平定,谁知北方的一股势力正在酝酿,准备南侵攻击以色列,率

领者心中有数,胜券在握。但耶和华另有旨意,会藉著歌革的野心来

彰显自己的圣名。

 

 

2          「玛各地」:无法确定为何地,大约是指北部。

 

            「罗施」:原意是「头」、「首要」,故「罗施 ...... 土巴的王

            」可译为「米设、土巴的大君」(3节同)。

 

            「玛各、米设、土巴」在创10:2中是雅弗的儿子,即挪亚之孙

            。米设、土巴的地点,参27:13。

 

4          「钓住你的颊,调转你」:耶和华要如驯兽师一样,把满有

            野性的歌革征服,他要成为一股强盛的军队,但这是为要完成

            耶和华的旨意(参16-17)。

 

 

5-6  显示歌革的军队来自当时世界各地

 

6          「歌篾」:在小亚细亚北部。

 

            「陀迦玛族」:在小亚细亚东北部,传统认为即亚美尼亚。

 

8          以色列被掳之後,土地荒废,经年累月成为荒凉之地,但耶和

            华从列邦中招聚子民归回故土,重建家园;当国家已是四平八

            稳,人民安居乐业时,歌革会率领大军攻击以色列。

 

            「多日」、「末後之年」:指经过相当长的年日。

 

9          千军万马的攻势,场面震撼天地(参耶4:13)。

 

11        安然居住的以色列民对可能入侵的外敌毫无顾虑,不觉得需要

            建筑城墙,正中歌革的恶谋。

 

12        「世界中间」:也许指耶路撒冷(参5:5) ,  这里特别用这名

            词更可能有重要的意思:这场战争与其他战争不同,结局可能

            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

 

13        「示巴人,底但人、他施的客商」都见财心喜,听说歌革要抢

            财夺货,便起来纷纷议论。

 

            「示巴」:见耶6:20注。

 

            「底但」:见结27:15注。

 

            「他施」:见赛2:16注。

 

            「少壮狮子」:原文可作「乡村」(如古译本的译法)。

 

14        「你岂不知道吗?」:即「你岂不会留意,图谋恶计?」

 

16        歌革攻击以色列之举是出自神的智慧,为叫世人认识神的作为

            (参39:21)。

 

 

38:17-39:20  神惩罚歌革

 

歌革的侵略早有先知的预言。当歌革攻击以色列时,耶和华必及时临

到,消灭歌革。歌革的死惨不忍睹,敌人全军覆没之後,以色列须用

相当长的时间洁净领土,地才归回原状:经此盛举,人们得体会到耶

和华的荣耀。

 

 

17        以前的先知从没有提过歌革之名,但歌革的进攻正应验了先知

            们有关敌人从北方侵袭的预言。歌革与亚述,巴比伦一样,是

            神藉以审判选民的工具(参赛10:5-32; 耶4:6-29) , 为要炼净

            神的百姓。

 

18        「我的怒气要从鼻孔里发出」:描写神的盛怒。

 

19        「大震动」:指大地震,通常与末世的异象有关。

            (参赛24:18-20; 珥3:16; 该2:6)

 

20        这场浩劫是宇宙性的,鬼哭神号的情景一如前先知对「耶和华

            日子」的描述(参赛30:25-30; 34:8-10)。

 

 

 

 

以西结书 第卅九章 注释

 

 

1-20  耶和华重新吩咐先知向歌革发预言

 

1          「罗施」:见38:2注。

 

 

3-4

 

这处的描写有如歌革与耶和华真的作战,耶和华占了优势,轻易击败

歌革。

 

 

4          「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耶和华与以色列军队一起作战,全

            力保卫 的选民,侵略者必无法抗拒。

 

6          「海岛」:指爱琴海沿岸岛屿(参创10:5; 结26:15), 是小亚

            细亚西部供应歌革军队给站。

 

9          把武器当柴烧是消弭战争。保障和平的象徵。

 

            「七年」:一个完整的周期;

 

            「直烧七年」指完全被烧毁,不再有威胁力。

 

10        检来的器械已没有毁灭的作用。只能当烧饭用的柴木。

 

11        本节的地名与普通名词很难分辨。

 

            「海东」:即海的东部,可能指死海一带;或指路人朝著死海

            的方向东行。

 

            「人所经过的谷」:可能是专有名称,指连贯东西两部的通道

            。这样看来歌革的坟地可能是一个叫「人所经过的谷」的地方

            ,位於死海一带,但因尸首众多,经过的人无法顺利通行(「

            到此停步」)。

 

            「哈们歌革」:即「歌革的群众」之意。

 

12        未埋葬的尸首使地沾污(参申21:23),所以「必用七个月葬埋

            他们」,好完全的洁净土地。

 

13        歌革军败落的日子也是他们被葬的日子,这更是耶和华得荣耀

            的日子,连以色列也得享荣誉。

 

14-15   百姓必须巡查全地,不容一具尸首沾污土地。

 

16        「哈摩那」:位置不详,可能是「哈们歌革」的别称。

            此名称於原文与「哈门」同一字根。

 

17-20   歌革的军队被描述为祭牲,飞禽走兽则被邀请同赴血腥的筵席

            ;这神最後审判的一个高潮(参赛34:6; 耶46:10; 启19:17-18)。

 

            「巴珊」:位於约但河东,以畜牧著称。

 

 

21-29  以色列复兴的应许

 

(参36:16-28; 37:11-14)。以色列的被掳与复兴,如同歌革的倾覆一

样,目的都是为叫以色列与列邦知道耶和华是神。

 

 

23-29

 

可说是整本以西结书信息的撮要:以色列因为自己的罪而被惩罚,但

因耶和华的恩典和怜悯而得复兴。

 

 

23        「得罪我」:或作「对我不忠」。

            以色列的两大罪行是本身犯罪及对耶和华不忠。

 

            「掩面」:耶和华的脸光照百姓代表赐恩祝福(参民6:24-27)

            , 掉头掩面则是使人惊惶,死亡的象徵(参诗104:29)。

 

25        「被掳的人归回」:原文或作「从苦境转回」。

 

26-27   「担当自己的羞辱」:前事不忘是後事之师。耶和华的怜悯是

            建立在子民的悔改上,这是不可遗忘的事实。有学者认为「担

            当」可译为「忘记」(原文两者甚为接近),但前者的意思较

            为适合,亦有其他经文的支持(参6:9; 16:61; 36:31)。

 

29        「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耶和华与子民永远同在的象

            徵。

 

            「已将」:原文或作「必将」。

 

 

 

思想问题(第38, 39章)

 

1 38, 39章的信息,是以西结先知在耶路撒冷被毁消息传来的前夕

  ,从神领受一连串信息的最後一个(33:21-22)。

  你认为当耶路撒冷被毁的消息传来之时,这班被掳於巴比伦的犹

  太人会有什麽感受?

  他们对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会有什麽看法?

 

2 试重温先知在33:23-37:28的信息。

  神在论歌革的预言中所重申的是什麽?

  对当日犹太人又有什麽意义?

  作为整个信息的总结,39:21-29有何重要性?

  当中,21-24对你了解38, 39章有什麽帮助?

  面对今日这个充满了罪恶和痛苦的世界,你曾否质疑过神的存在

  或神的能力?

 

3 神昔日对以色列人的审判和应许,能否帮助你了解神对现今世界

  的心意?另参罗马书1:24-32; 3:31-26; 启20:7-9。

 

 

 

 

以西结书 第四十章 注释

 

 

40:1-48:35  圣殿的异象

 

以色列的复兴包括圣殿的重建,耶和华在 的子民中间重立圣所(参

37:26-28) 。 按圣殿是象徵神与以色列人同在的记号,先前因以色列

人在圣殿中的亵渎行为,神离弃 的子民,从圣殿收回 的同在(参

8-11),直到复兴时,神的荣耀才再回到圣殿中 (43:4-5)。 先知在

此用很长的篇幅详尽地描绘新圣殿的蓝图,大致上是依照所罗门圣殿

的规格。 本段与1-3章前後呼应 : 以异象开始也以异象结束;耶和华

起先离开圣殿:以後 的荣耀必回归圣殿。在此异象中,以西结被提

,回到圣山,有一人领他巡视新殿各处,由东门进入外院,再至内院

,然後到殿宇本身;自那里出来後才看到神的荣耀重入圣殿。跟著是

一连串关於祭司和圣职人员的吩咐,以及划分殿外土地的方法。解释

这段经文是解经家历来的难题,不过单从它采用启示文学的文体看来

,这异象不应以字面意思解释。它的信息可归纳为下列几方面:

 

 1 神与子民永远同在;

 2 新时代将以崇拜为中心;

 3 神的恩赐将如泉源滋润、灌溉全地;

 4 必有和谐的制度。

 

 

1-4  圣殿山上见异象

 

先知被提到高山上见异象,有一人领他参观殿宇的建筑。

(参启21:10-15)

 

 

1          时间应是主前五七二年四月,但不能完全确实。

 

2          「至高的山上」:也许指锡安山,但这里更可能指理想中的耶

            和华之山,这在众山中最高(参诗48:2; 赛2:2) , 从中流出乐

            园的泉源(结47章; 亚14:8) , 预表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这里变成了万民流归的世界中心(参结38:12)。

 

3          「麻绳」:用以量度长距离。

 

            「竿」:用以量度短离。

 

 

5-27  外院的架构与式度

 

使者带领以西结进入东门,通往圣殿的外院。

 

 

5          外墙的式度。

 

            「肘」:这里的肘是普通的肘再加一掌的长度,即约五十二公

            分(二十英寸半)。

            这样,外墙的厚度和高度均是三公尺(十英尺左右)。墙将圣

            殿环绕,墙内空地叫做外院。

 

6          东门的入口前有台阶,门槛的深度是一竿(即三公尺),上了

            台阶才是进口处,希伯来版本可能有抄写的错误,七十士译本

            作:「就上门的台阶、量门的槛,是一竿宽」。

 

 

7-16  东门内的架构

 

一进门就可看到六间卫房(10)通道每边各三间,每间的四方形,长

宽均一竿,房与房间相隔五肘(7) , 每间房後有一小门供侍卫出入

外院(即卫房门,13),卫房前堵有矮墙(即「展出的境界」,12)

阻住人群进入卫房,侍卫也可在矮墙後观察走廊行动。过了卫房,走

廊通往一宽室(即「廊子」,8) , 通过宽室就进入了外院。宽室内

设有小窗(即「窗棂」,16)。

 

 

8-9       不少古卷及古译本作「他又量廊,宽八肘 ...... 」。

 

11        「十三肘」:这尺寸大概是指两边卫房之间的走廊最宽的地方。

 

13        「二十五肘」:大概是统计卫房、走廊、内墙的总宽度。

 

14        原文意思不详,根据其他版本可两种解释:

                1 廊子(神院子围著。)的宽度是二十肘;

                2 环绕各内墙的总长度,由门口直至面向院子的柱子(或

                        廊子),是六十肘。

 

16        「棕树」:棕树图是殿柱上见的雕刻(参王上6:20, 32, 35)。

 

 

17-27 

 

外院朝东,南,北都设有大门口。内院及殿从朝西的墙伸入外院。围

著内院三边的外院阔度有一百肘(19)。环绕外院贴墙设有三十间屋

子(17), 可能供利未人用 (参耶35:2)。 北门(20-23)及南门(

24-27)的结构与东门(6-16)一样。各门前的台阶原来有七级(22,

26)。

 

 

28-49  内院的构及设备

 

由外院通往内院也必须经过往内院任何一个朝南、东、北的大门。门

的设备与外院大门大致相同,只是这里宽室在前,然後才是六间的卫

房,东南、北门都是一样(28-37)。

 

 

30        可能是29节抄写上的重复,有古卷及古译本没有此节。

 

31        门前有八级的台阶。原来整个圣殿由平地至内院,是一层层的

            抬高,象徵越来越神圣。

 

 

38-46

 

这里所描写的设备不容易确实明白,可能是出於原文的混乱,或因汇

集了不同传统对圣殿的描写。首先描写的是入口处的宽室,这是为洗

燔祭牲而设,内有八张桌子,方便祭司宰杀及预备燔祭牲,赎罪祭牲

和赎愆祭牲。宽室中另有四张石桌安放屠刀,并钉有勾子。

 

 

44        希伯来版本意思不详,根据七十士译本可作「内院的门外有两

            间圣屋,一间在北门旁,朝向南面,又有一间在南门旁,朝向

            北面」。北边(朝南)的圣屋是为守殿宇的祭司,南边(朝北

            )的是为守祭坛的祭司而设。

 

46        「撒督的子孙」:参44:15-27。

 

47        内院是一百肘(50公尺)见方的,祭坛安放在正中。

 

 

48-49  殿前的廊子

 

48        「门两旁」:七十士译本在此句之前有「门口宽十四肘」。

 

49        「十一肘」:应根据七十土译本作「十二肘」。

 

            「有台阶」:七十士译本作「有十级台阶」。

 

 

 

思想问题(第40章)

 

1 读到圣殿的这一大堆数字,你是否觉得沈闷?

  神为何要详列这些尺寸?

  这与神的应许(37:26-27)有什麽关系?

  如果你身在当日的以色列人中,发觉神说出应许十多年来一直没

  有动静(比较33:21-40:1的年分),你会有什麽感受?

  这些尺寸与43:7又有什麽关系?

 

2 神使对先知的要求(4),对今日作为基督徒的你是否适用?

  神今日对你有什麽指示?

  你要如何「用眼看」、「用耳听」、「放在心上」?

  你要把这些「指示」告诉谁?

 

 

 

 

以西结书 第四十一章 注释

 

 

1-26  圣殿本身的架构及设备

 

使者领先知进入圣殿。

圣殿是长形的,以三道门隔成三部分:即入口处的门廊、外殿及内殿

(就是至圣所)。外殿是只有祭司能进入的地方。圣殿三道门的宽度

,由殿门的十四肘(参40:48注) 、 外殿门的十肘(41:2) , 到内殿

门的六肘(41:3),一直逐渐收窄,表示越来越神圣。

环绕著圣殿外的南、西、北部设有三层的房屋 (参王上6:5-10),每

层合计三十间 (6) , 可能作安放圣殿器皿的储物室(参王上7:51)

,或作收集奉献的库房(参代下31:11; 尼10:37; 玛3:10)。

每一层的旁屋面积不同,即越上越宽(7) , 只能由南及北面进入(

11)。

环绕圣殿外的这些旁屋有高六肘的月台(8) , 月台以外有空地一直

伸展到祭司的圣屋(即10节的「对面的房屋」,见附录41,图三)圣

殿的後面朝有一间房子,可能也是储物室(12)。

 

 

13-14   整个圣殿的长度是一百肘(见附录页42,图四),圣殿以西直

            至尽头(包括20肘的空地、储物室的宽度及两堵五肘厚的内墙

            )共长一百肘。

 

14-15   圣殿东部连同空地是一百肘宽;在西面储物室连同内墙也是一

            百肘宽,形成一个极其均衡的结构,和谐而不凌乱。

 

 

16-26

 

圣殿的装饰和器皿。圣殿内四周的墙都是用木板遮蔽(16-17)

,而且都在其上刻有棕树及二脸的基路伯图(18-19)。

 

 

21        意思不详,「至圣所 ...... 一样」:或作「在至圣所前面的柱,

            形状也是一样」。内殿门口前设有一木坛(或「桌子」),称

            为「耶和华面前的桌子」(22),亦即陈设饼的桌子。

            (参出25:23-30; 利24:5-9;王上6:20)

            殿内的三扇门都是两扇并闭的,而且雕有棕树和基路伯图(

            23-25 ) 。 入口处的门廊有窗棂,两旁都雕著棕图(26)。

 

 

 

思想问题(第41章)

 

本章详述圣所和至圣所的构造,为何偏偏只字不提约柜、施恩座及法

版等物?

这与新圣殿所处的时代有没有关系?参耶3:16-17; 启11:1-2注; 21:22。

 

 

 

 

以西结书 第四十二章 注释

 

 

1-20  祭司的圣屋

 

使者重新领先知到外院参观内院附近的圣屋,这些圣屋位於内院以北

及南部分。这里的描写异常难懂。先知先描写北部的圣屋,南部的圣

屋架构与北部的一模一样(11-12)。

 

圣屋两排并列,距离十肘 (4), 一列长另一列短,用地一百肘长,

五十肘阔 (2); 长的用作祭司更衣室以及进食或储藏祭物的地方(

13-14);短的有五十肘长 (8),从这排有墙延伸出五肘 (7)。 这

些房子称为圣屋,因为是要安放素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的祭物。祭司

不得穿著圣袍离开圣殿,必须在圣屋内换上别的衣服方能离去。

 

 

15-20  圣殿总尺度

 

圣殿整个范围的形状是正四方形,每边长五百肘,充分表达神圣所的

均衡和完美。

 

 

20        「为要分别圣地与俗地」:这是40-42章的总结句子, 将整个

            圣殿之地分别为圣。

 

 

 

思想问题(第42章)

 

在新圣殿四周有墙,这墙有何用途(20)?

为何「要分别圣地与俗地」?

怎样才算是「圣」的?基督徒的生活是否有圣、俗之分?

你当如何将自己分别为圣?参林前10:31; 西3:23; 彼前1:15-16等。

 

 

 

 

以西结书 第四十三章 注释

 

 

1-12  神的荣耀充满圣殿

 

40-42章的记载 , 先知在神的使者带领之下,环游整个圣殿,仔细

量度殿的建筑物。接下来,神把信息赐给先知,要他向以色列人传达

 

这段可分为三部分:

 1 神的荣光重回圣殿(1-5);

 2 圣殿中有声音说话(6-9);

 3 先知受差遣(10-12)。

 

 

1-5

 

十九年前,以西结看到神的荣光经由东门离开被玷污的圣殿(参

10:19; 11:23),如今在异象中他又见神的荣光经由东门再度返回,并

充满圣殿(参王上8:11; 赛6:1-3)。

 

 

2          耶和华荣光的具体彰显包括「多水的声音」(参1:24; 启1:15)

            以及眩目的光辉(参赛60:1-3; 哈3:3-4)。

 

3          这个现象使先知回忆起往日所看到的两个异象,即他在迦巴鲁

            河边被呼召时神的显现,以及耶路撒冷殿前神荣光离开的情景

            (参1及9)。

 

5          「灵」:参2:2。

 

 

6-9

 

圣殿中传来的声音具两个重要的信息:神会永远与子民同在;因为这

圣洁之神的同在, 的子民必要圣洁。

 

 

6          「有一人」:即带领先知巡视圣殿的那位使者,但他已完成使

            命,只站在一旁。

 

7          「宝座」:参耶14:21; 17:12。

 

            「脚掌所踏之地」:参诗132:7; 哀2:1。

 

            这两项都指向耶和华真正的同在。

 

            「在以色列人中,直到永远」:是以西结有关复兴的预言中最

            具关键性的应许(参37:26-28)。 罪恶消除之後,耶和华要永

            远住在 的子民中间, 的圣名不会再被沾污。

 

            「尸首」:原文可作「石碑」(9同)。

 

            「必不再玷污 ...... 尸首」:或作「必不再以邪淫及君王在邱坛

            的石碑玷污我的圣名」。

 

8          「挨近我」:可能指君王的宫殿或君王的坟墓紧贴圣殿。

 

 

10-12

 

先知被差遗藉说话和绘图描写耶和华给以色列家的异象,包括新圣殿

的架构,出入处及一切典章,好使他们「因自己所行的一切事惭愧」

,即因耶和华的无比圣洁而感到自身的污秽。

 

 

12        「殿的法则」:指殿圣洁的模样。

 

 

13-27  祭坛的尺度及启用仪式

 

先知的异象突然转移到圣殿的陈设及其启用方法,使读者感到经文的

编排有些凌乱。

 

 

13-17  祭坛的描写

 

祭坛是三层重叠、上窄下宽宝塔式的器皿,再加上基部底座,共有四

层。最高一层叫「供台」(15),是完成献祭的炉床。供台有四个拐

角。整个祭坛约有三公尺半(十二英尺)高,所以献祭时必须步上东

边的台阶(17)。

 

 

13        「这肘是一肘零一掌」:参40:5。这里的「掌」约七公分半(

            三英寸)长,与下文「高一掌」的掌不同,後者或作「虎口」

            (参出25:18; 撒上17:3),约二十三公(九英寸)长。

 

 

18-27  祭坛的启用仪式

 

祭坛启用之前必须经过一周的洁净仪式,包括献上赎罪祭与燔祭。然

後从第八天起才供百姓献上日常的祭礼。洁净的仪式如下:第一天献

一只公牛作赎罪祭,次日及以後的五天每天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并献公牛犊和公绵羊作燔祭,七天的献祭之後祭坛可启用。

 

 

19        利未人中只有撒督的後裔能能近耶和华,因他们从未敬奉偶像

            (参44:10-16)。

 

20        有关洁净祭坛的仪式,参利16:18。

 

            「你这样洁净坛,坛就洁净了」:或作「你要这样洁净坛,为

            它赎罪」,指为坛献上赎罪祭。(参出29:36-37; 30:10;

            利16:18-19)

 

21        有关焚烧祭物於殿外的条例,参利4:12; 8:17等。

 

24        「撒盐」:盐的功用未能确定,可能是用来洁净祭物。

 

 

 

 

以西结书 第四十四章 注释

 

 

1-3  关闭东门

 

当神的荣光由东门进入圣殿之後,东门就关闭了,除了君王外,没有

人能再由门出入。

 

 

1          「他」:再指那使者(参43:6)。

 

3          王的特权可能出自大卫,他曾在某种殊情况下,扮演祭司的角

            色,代表百姓献祭,为百姓祝福(参撒下6:14, 17-18), 并迳

            入置有约柜的帐幕内,坐在耶和华面前(参撒下7:18)。

 

 

4-31  有关祭司的律例

 

 

4-5  序言

 

这可说是一连串吩咐(44:6-46:18)的开场白。

先知被带入圣殿,他由北门进入,因为东门已关闭,神的荣光使他伏

倒在地不敢正视,跟著是耶和华的吩咐。

 

 

6-16  祭司供职的资格

 

6          这里称子民为「悖逆的以色列家」,此词组在以西结书前半部

            常使用(参2:5; 3:9; 12:2等) ,  这里再度采用可能是要与前半

            部维持连贯性。

 

7-9       被掳前圣殿里许多仆役的工作由外邦人担任,如

                基遍人(参书9:23, 27),

                迦利人(参王下11:4, 19),

                尼提宁人(参拉8:20);

            以西结指出这是一种亵渎的行为,在新殿中须加以禁止。

 

10-14   这些仆役将由曾经失职的利未人担任,他们不得执行祭坛前的

            圣工,只能担任圣殿其他杂役。按主前六二一年约西亚改革时

            ,曾将各乡村邱坛的祭司调迁至耶路撒冷的中央圣坛,但这些

            一度因拜偶像而走迷的乡村祭司不准分担坛前圣职。

            (参王下23:5, 8-9)

 

            利未人担任的职责,包括在圣殿大门口作护卫,并伺候祭民,

            为祭民宰杀祭牲(11, 14)。他们不准挨近圣物及圣所(13)。

 

15-16   至於祭坛前的事奉,仍由撒督的子孙担任。撒督是所罗门王时

            取代亚比亚他的大祭司(参王上2:35), 虽然他的子孙曾渎职

            (参结8章), 但对维持表面正规的耶和华崇拜仍有不可抹煞

            的功续。

 

 

17-31  有关祭司的条规

 

大致与出28:40-43; 利21:1-23相同。

祭司的生活,婚姻、起居、衣著、行为各方面都必须洁净神圣。他们

的职责范围更包括宗教教育,法律裁判,祭坛前的崇拜等;他们的整

个生命都须投於事奉神。

 

 

17-18   「细麻衣」:轻便而看来洁净(参出39:27-29; 利6:10; 16:4)。

 

            「羊毛衣服」却容易引致身体出汗,有违洁净的要求。

 

19        参42:13-14。

 

 

20-25

 

祭司的外表、起居、婚姻务必洁净,以身作则的教导子民圣俗之别。

至於「不可剃头」(20)、「不可喝酒」(21)和「不可挨近死尸」

25)则与拿细耳人的愿相似(参民6:1-21)。

 

 

24        充任判官时务必追求至善和公义。

 

26-27   祭司如不经意沾污自己,则必须献上赎罪祭。

 

28        「祭司必有产业」:这产业便是神自己。有古译本作「祭司必

            无产业」。耶和华本身就是祭司产业的来源,透过子民的奉献

            供给他们生活上的需要。他们可以吃素、赎罪祭、赎愆祭以及

            一切虔诚奉献的祭物(29), 但有些食物却不能进口(31, 此

            例亦应用於每一个以色列人:参利7:24)。

 

 

 

思想问题(第43, 44章)

 

1 圣殿作为神「宝座之地」、「脚掌所踏之地」居所(43:7),必

  须有什麽特色?

  作为「灵宫」(彼前2:5)、「圣灵的殿」(林前6:19),基督徒

  的生命亦要有这特色吗?

  这特色与基督徒的伦理有什麽关系?

 

2 「俯伏在地」是先知常有的举动(43:3; 44:4),是什麽驱使他这

  样做?

  在你在生命中,曾否有在神面前「俯伏」的经历?

  这种态度对你的生活会有什麽影响?参以西结先知的一生。

 

3 教会的事工可否聘用非基督徒去执行(参44:7-9)?

  什麽情形下可以?

  什麽情形下不可以?另参代上22:1-3。

 

4 在事奉上失职的人,44:10-14有什麽警告?

  留意重复出现字句。

 

 

 

 

以西结书 第四十五章 注释

 

 

1-8  重划圣地

 

从圣所的量度及祭司的职责,先知转而记载划分圣地的指示(见页

1882地图)。

在各支派中间有一块保留地段,是被指定为献给耶和华的圣供地,约

十二公里(八英里)长、五公里(三英里)宽,作为祭司(撒督的子

孙)居住的地方。正方形的圣所亦在这地的中央。这地以北有另一段

大小相同的圣地,是给利未人居住的。从圣所东西两端,分别延伸到

约但河与地中海的区域,则归王为圣。圣供地以南有一段划为京城及

属城之地,是归以色列各族。其他土地则分给各族(参47:13-48:35)

 

 

2          「郊野之地」:环绕至圣的四周,将圣所与祭司居所分开。

 

5          「二十间房屋」:七十士译本作「居住的城市」。

 

6          「属城的地业」:参48:15-20。

 

7          「西至西头」:即至地中海。

 

            「东至东头」:即至约但河。

 

8          王必不再欺压百姓,因为已有地分给王,他不需再侵犯子民的

            土地。

 

 

9-17  王的责任

 

先知在异象中得知以色列人回归之後仍生活在君王的政权下,但这政

权必须以公平和公义为准则,王要秉公行义,诚实无欺。

 

 

10-12  量器必须符合标准

 

10        「伊法」:是固体的容量;

 

            「罗特」;是液体的容量,二者皆约22公升(五加仑)。

 

11        「贺梅珥」:有十伊法或十罗特(约二百一十公升)。

 

12        「舍客勒」的重量等於廿「季拉」(参出30:13; 利廿七:25),

            约於五分之二安士。

 

            一「弥那」的重量等於六十舍客勒(即廿加廿五加十五)约等

            於七百克(一英磅半)。

 

 

13-17

 

以色列百姓有义务奉上供物给王,由王代表百姓在公众崇拜中献上祭

物。

 

 

13        每贺梅珥的麦子或大麦必要献上六分之一伊法,相等於收成六

            十分之一。

 

14        「柯珥」:容量相等於一贺梅珥,即十罗特。油的收成要献上

            百之一。

 

15        献牲作为各种祭物,数量是二百分之一。

 

17        「月朔」:即新月。

 

 

18-25  节期的条例

 

 

18-20  洁净圣殿

 

这仪式似乎是周期性的,在每年的头一天举行。

 

 

20        「本月初七日」:在第七天再为殿赎罪,可能是因为洁净的礼

            仪需时七天(参出29:35-37)。 七十士译本则作「七月初一日

            」,表示圣所的洁净需每年两次,分别年头和年中举行。

 

 

21-24

 

须守逾越节,追思以色列人从埃及人手中被拯救出来一事。

 

 

24        「欣」:等六分之一罢特,即三又三分二公升。

 

25        七月十五即从前的住棚节。

 

 

 

思想问题(第45章)

 

1 祭司和利未人的产业是在献给神的圣地之内,这里面包含什麽属

  灵原则?参林前9:13-14; 提前5:17-18。

 

2 从圣殿和京城在整个以色列地的位置,你有什麽体会?

  整个以色列国是以什麽作生活的中心?

 

3 王所分得的地业在那里?

  他有什麽责任?

  基督徒在对政府的看法上,有什麽可从这里借镜?

 

 

 

 

以西结书 第四十六章 注释

 

 

1-15  君王献祭的条例

 

这是有关每月(月朔),每周(安息日),每日的献祭。王可由东门

进入,但只能站在门槛那里敬拜、不得迳入内院,只有祭司才能进入

内院。王代表百姓,将祭物交给祭司,由祭司献在祭坛上。

 

 

1-8  安息日及月朔之祭

 

这是在每日经常献祭之外的特别崇拜。百姓只能在外院敬拜,君王则

可以走到内院门口。

 

 

1          「办理事务的六日」:一周内除安息日外的其他六日。

 

2          「然後出去」:参8节。

 

4-5      这是新条例,与民28:9-10略有不同。

 

6-7      这也与民28:11-15有所不同。

 

 

9-12  进出圣殿的秩序

 

每逢特别节期,圣殿必定人头涌涌,很容易造成混乱场面,所以由南

门进入圣殿的人必须由北门出,北门进殿者则由南门出。

 

 

10        这里可能是指君王领其中一条人龙出入,以保持良好秩序;或

            指在非节期的日子里,君王出入圣殿的方式与一般人民无异。

 

11        有关在节日里献祭的条例。

 

12        君王若要献额外的祭,则不受关闭东门的条例(本章1)约束。

 

 

13-15  有关每日献祭的条例

 

没有一天不是崇拜的日子。

 

 

16-18  对产业的权限

 

君王有权分配自己的产业;赐给儿子的产业以後都归属儿子所有。赐

给臣仆的产业却有限期,限期至「自由之年」(可能指禧年的第五十

年,参利25:8-17),之後仍归君王所有。

 

 

18        分配产业的真正原因,是要防止君王滥用权力把平民的产业赐

            给自己的儿子。

 

 

19-24  圣殿院中的厨房

 

先知再次被带往参观圣殿最後一个设备:预备烹者祭物的厨房(见附

录页41,图三)。

 

 

19-20   祭司的厨房用来烹煮赎愆祭、赎罪祭及素祭用。

 

 

21-24

 

煮民祭物的厨房,位於外院的四个角落,利未人(即「殿内的仆役」

24)在这里烹煮供自己吃用祭物。

 

 

23        「房子」:原文大概指石造的围墙,墙内设有起火的地方。

 

 

 

思想问题(第46章)

 

1 王拥有什麽特权?

  他的特权是否没有规限的(参10, 16-18)?

  基督徒对社会上和教会里的权力架构应有何看法?

 

2 从献祭的规条中,你可以看出什麽特色(例如9)?

  这些特色可以如何应用在今日教会的敬拜中。

 

 

 

 

以西结书 第四十七章 注释

 

 

1-12  生命的江河

 

先知所看到的异象逐渐延伸至更深一层的意义:他被带到东门前,在

那里他见有水从殿门下东流,直流入死海。这水能滋养生命,所到之

处能使荒漠变绿野,河边生长的树木可作食物、治病用。这个充满象

徵意义的异象,表达神要在以色列中,成就不平凡的革新工作。在旧

约中水乃象徵神的福泽(参诗46:4; 65:9);另一方面,这亦可解释为

神给新约信徒的属灵恩典,即在圣灵里的生命(参串)。

 

 

1          真正的水源是耶和华的居所。

 

2          先知绕道而出是因东门为禁地(参44:1-2)。

 

 

3-5

 

使者领先知顺水的流势 去大约有一又五分三公里(一英里)路,每

走四百米(四分一英里)(即一千肘),即记录水的深度。起初水深

至踝子(3) 、 渐渐到膝、後至腰、再後脚已碰不到底,水成了河,

再也 不过去。

 

 

5          「 」:即游泳。

 

7          河的两岸长满树木。

 

8          「亚拉巴」:指死海附近深崖陡峭的山谷,谷底有河流,水流

            入死海。

 

            「海」、「盐海」:即死海,向来盐量极重,鱼类不能在内繁

            殖。但由圣所流来的水可使咸水变「甜」,即变得较淡,百物

            可从中得滋润而繁殖(9)。

 

10        「隐基底」:在死海中部的西岸。

 

            「隐以革莲」:地点不详,可能在死海北部的库穆兰地区,即

            死海古卷的发现底。

 

            「大海」:即地中海。

 

11        「不得治好,必为盐地」:不会被殿水冲淡,可供采盐之用。

 

12        殿水滋润处必盛产花果,永不断绝,叶子也治病,表示神是一

            切生命,丰盛和医治的唯一源头。

 

 

47:13-48:29  地的四境与分配

 

先知有关圣殿的异象已告一段落,他被领到殿外的土地,在此耶和华

指示分配土地的方法:各族都可拥有一块土地,由南至北平分,中间

一段留给君王及圣人职人员(48:8-22; 参45:1-9) ,  即使寄居者都分

有地业。

 

 

13-20  以色列地的境界

 

13        「约瑟必得两分」:这里约瑟族由他的两个儿子以法莲、玛拿

            西代表、这样「十二支派」,不包括利未支派在内,按照分地

            的位置,从北至南、计有:但、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

            法莲、流便、犹大、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迦得。

            利未人本身无土地,乃居住在分别为圣的圣所之地。

 

 

15-20  地的四界

 

阔度由约但河东界直伸至地中海沿岸为西界;北界由推罗北部的地中

海岸经哈马口延伸至大马色;南界从埃及小河经加低斯至他玛(见页

1882地图)。这里地名甚难确定。

 

 

15        「大海」:即地中海(20同)。

 

            「希特伦」:大概位於地中海沿岸推罗以北约十六公里(十英

            里)。

 

            「直到西达达口。又往哈马、比罗他」:根据七十士译本应作

            「经过哈马口、直到西达达。又往比罗他」(参48:1)。哈马

            口是以色列北面的边界(参民34:8; 王上8:65; 王下14:25)。

 

18        「浩兰」:位於加利利海东面。

 

            「你们要从北界量到东海」:根据古译本应作「从东海直到他

            玛」(参19:48:28)。

 

            「东海」:即死海。

 

19        「他玛」:位於死海之南。

 

 

21-23  容许外人分地

 

(参利19:34; 24:22; 民9:14)。

以色列人被掳之前,寄居者不能拥有神子民的地业,但在被掳时期已

有较多非以色列人寄居在以色列社团中,也有归依以色列信仰者,这

些人都承继以色列的地业。他们寄居那一支派,那支派便要分给他们

地业。

 

 

 

 

以西结书 第四十八章 注释

 

 

1-29

 

十二支派的地业与保留的地区,以色列地划分为十三个平行地带,全

部由地中海伸展至约但河及死海。

 

8-22所提及的保留地带於45:1-8已有清楚记载 , 包括圣所、圣城以及

王和祭司、利未人的地业。至於十二支派的分配,有七个支派在保留

地带以北,五个支派在保留地带以南,犹大支派被掳前是在南部,现

在则由南部迁调至北部。这样的分配无疑是以色列史上革命性的变动。

 

 

1-7  保留地以北的支派

 

1        「从北头」:分配土地是从北部的境界开始。

 

一片片由东至西长长的土地,第一片属於但族 , 再往南是亚设族(2

),接著是拿弗他利族(3),玛拿西族(4),以法莲族 (5), 流

便族(6)和犹大族(7)。再往南是分别为圣的保留地,宽约二万五

千肘(8)。

 

 

8-22  圣地(参45:1-8)

 

8-12     归与祭司圣供地,包括圣所其中。

 

13-14   在祭司的圣供地以北是归与利未人的圣供地。

 

 

15-20

 

圣所之地以南一小片地是为建城市用。

 

 

15        「作俗用」:即与神圣之地不同。

 

16        城有四千五百肘见方。

 

17        城的四边有二百五十肘宽的郊野。

 

18-19   城的东西两边有一万肘长的土地,供工人农民使用,这些工农

            人员都是从各族来的。

 

20        所当献的供地,包括归与祭司和利未人的圣供地以及归城之地

            ,刚好成一正方形。

 

 

21-22  在此圣地之两旁是归王之地

 

 

23-29  圣地以南土地的分配

 

圣地以南第一片地属於便雅悯族(23),接著是西缅族(24),以萨

迦族(25),西布伦族(26)和迦得族(27)。

 

 

30-35  神之城

 

上文(16)已略提城的尺度,这里增述城门的安设:城的每边有三个

门,合计十二门,分别以十二支派命名,犹如使徒约翰所见「新耶路

撒冷」城十二个门的情形(见启21:12-13)。 虽然利未人没有自己的

土地,但城门之一是以利未命名,以法莲族及玛拿西族则合并为原来

的约瑟族,给一门赋名。这里可能要表示耶和华所拣选的子民,不分

彼此、轻重、都可进入神之城,因此这这城要称为「耶和华的所在」

(或「耶和华在此」)先知最後看见神要永远与 的子民同在,这异

象是在将来的新天新地最终应验(参启21:1-3)。

 

 

 

思想问题(第47, 48章)

 

1 从水由圣殿门流出的图画中(47:1-12),你学到什麽属灵的真理

  ?注意水的意义、源头、深度与功用。

  新约中有否使用类似的素材?

  若有的话,与这里有没有关系?参约7:37-39; 10:10; 启22:1-2。

 

2 47:11有什麽重要性?

  为何那能使百物复生的水不能治好这些地?

 

3 城门分别以十二支派的名字命名(48:30-35),这有什麽意义?

  试比较启示录21:12-13与这里的异同。

  这和十二支派各分得土地一事有何类似的属灵意义?

 

4 「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48:35),这句话有什

  麽重要性?

  与本书的中心信息有什麽关系?

  那一章记载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为何要离开?

  那里记载神的荣耀归?因何回归?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