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西结书

 

注释

 

9至三3

    神把一卷充满哀悼、悲伤的书卷,递给以西结,并命他吞吃这书卷。以西结吃了,觉得其甜如蜜。

 

4-11

    神警告以西结,以色列人必不听从。神会赐他坚强的力量完成任务。他受命马上往被掳的同胞那里去,向他们宣告神的信息。

    12-15节神把先知送回被掳的人中,他呆呆闷闷地坐了7天。

 

附注  

    1「三十年」:书中并无说明这年份是指甚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指先知的年龄。「迦巴鲁河」是幼发拉底河上的一条运河,位于巴比伦城的东南面,第2节「被掳后第五年」:即主前593年。第5节「四活物」是神宝座旁的侍从,第十章称他们为「基路伯」。第15节「轮」:古代的注释者都认为这经文描述一辆战车。这些轮子的构造使它们可任意往各方奔驰。第16节「水苍玉」是一种石头。第22节「穹苍」:创世记一章68节也使用同一个字词(「天」)。这里的意思是表达一个坚实的台,把宝座和战车分隔起来。第28节「形像」:以西结的措辞小心地表达他并非直接看见神。

    1「人子」:这称呼在本书出现了超过90次,意思是指出以西结不过是人。第10节书卷通常只写一面,两面都写上可能表示这信息的完备或完整。

    1「吃书卷」:以西结要吸收他领受的信息。他不仅传递神的信息,神的话也是为他而发。第11节「被掳的子民」:以西结当前的听众就是与他一同被掳至巴比伦的百姓。第14节「心中甚苦,灵性愤激」:这种激荡的情绪大概是因以色列人的刚硬而引起(参三5-8)。第15节「提勒亚毕」:「提勒」即土丘之意。这名称与现代的「特拉维夫」相同,但两地相距甚远。

 

16-21 守望者的责任

    以西结花了数天时间,才从异象的震动中复原过来。他随即收到另一个较简短的信息。这一次把他的责任列出,也警告他失职带来的刑罚(参三十三1-9)。蒙召作神仆人的权利,也同时带给我们重要的责任。忠心地履行这些责任比工作的成功与否,更为重要。

 

17

    以西结要作以色列的「守望者」,向他们宣告神的信息。

    18-20节他若没有及时向人发出神的警告,他将要为那人的命运负上责任。第19-21节尽管听的人忽视信息,他只要忠心宣告,便是尽了责任。

 

附注    

    17节「守望的人」:守望者的责任就是为了城的安危,经常守望。

 

22至二十四27 预告耶路撒冷将被毁灭

 

22至五17 象征性行动:预言耶路撒冷被围

    以西结首批预言性行动,真是胜似万语千言。他要传给耶路撒冷人民的,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他们将被围困。再者,这围困是长期的,以致粮食短缺。三分之一的人民将死于饥荒或疾病;三分之一将死于围城的战;余下的人大部分将被掳走,只有少数留下。      

    以西结使用了一个令人嘱目的方法来传达这可怖的信息。他要以行动来象征围城的事。似乎在这时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只有当他要宣告神谕时,才能够说话(三26-27)。这暂时性失语的情况,一直延续至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传到他耳中为止(三22;参二十四27)。他日后还有不少象征性的行动(十二1-1617-20,二十四15-27),而这首项行动必定使他为人传诵一时,视他为以色列奇言特行的先知中的一位。

    我们可能觉得以西结传递信息的方法是极为出位,甚或认为是滑稽可笑、使人尴尬的。不过,最重要的是有效地传递信息,保持讲者形象却是次要。

 

22-23

    以西结受命去到平原,他去到以后,就看见神的荣耀,他便俯伏在地。

    24-27节神吩咐他回去,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神也告诉他将会不能说话──除了传讲神的信息时。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