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申命记

 

注释

 

1-9 旷野中的管教

    直至现在,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的时期,都被看为他们不按神的命令进入应许地而有的刑罚(一3546)。作者在此加上另一角度,就是藉此提供他们一个信心增长的机会。杰里迈亚后来提起旷野时期时,视之为忠心跟随神的时期(耶二2;并参何二14)。然而,此处的重点在于管教(25节),那是神对以色列之爱的另一方面(七6)。

    开首的经节再次把诫命与生命联系起来(参四1的注释)。「谨守」(1节)是申命记中典型的命令(参七12,十一16)。此处以呼吁他们「记念」神在旷野的带领来支持这命令(2节)。顺服神不单在于知识,也在于心思和意志(参六5的注释);而人的心却倾向凭己意而行。申命记对人类这方面的软弱的强烈感觉,解释了这样的命令,及本书重复又重复的教导风格。

    在旷野中,以色列人忽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不知道怎样取得生活所需。即使在埃及为奴时,他们也知道下一顿饭从何而来。他们本不是过旷野生活的人,而旷野中艰难的生活似乎叫他们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出十六3)。这些正是试验他们对神的信心的时候。他们的饥饿证明他们没有神的供应,便不能存活;吗哪的神迹和其它不寻常的奇事,表明神足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3-4节;参出十六4)。稍后耶稣用来反驳撒但的话(太四4;比较太六13之注释):「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3节),并不是把属灵和肉体的生命作对照;相反,这句话要指出生命的一切都来自神。祂的「话」是创造性和赐生命的(参创一),并且是带着命令的。

    迦南地本身代表了美梦成真(7-10节)。此处是本书给迦南地最可爱的描绘。要欣赏这段话,我们必须记得,它是向那些认识旷野中艰苦生活的人说的(参六10-11)。充足的水源、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甚至奢侈品如橄榄油和蜜糖──神给人类恩赐的美好,是在缺乏之后最能得到了解和欣赏。

 

10-20 不要忘记!

    这部分的主题跟上一部分十分相似。然而,现在以色列人忘记神的倾向则更加明显。在旷野中,当一切食用都得来不易,并且常有死亡威胁时,人自然会仰望神。但到了食用充足时,人类本性会使他们较难恰当地对待神。这正是申命记所面对着的问题:神愿意祝福祂的子民,把祂创造中一切美物赐给他们;但他们得到了这些美物后,很可能就会转而离弃神,以为自己不再需要祂。丰厚的财富会使人陷入自满的迷惑(17节)。

    这问题深种于人类与神的关系之中。有些人认为财富是从神而来的直接祝福,是得到神认许的象征。人有时甚至以为贫穷就是得不到神的赞许,是出于神的愤怒。其实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确实是从神而来的;然而在舒适安泰时,人会看不见他们需要神;在缺乏或失去财富时(或失去健康)却能唤醒人的信心。我们若感受到神的赐福,那就是寻求祂的时候,要为祂的信实而赞美祂(10节)。

    在得应许地之恩赐前,先有旷野的经历,就是为了叫人谦卑。旷野的经历虽然艰苦(15节),但它本身却是一个恩赐,目的是使经历的人终久得着赐福(16节下)。并且这经历是要留在以色列民的记忆中,以致他们一旦完成了旅程,来到应许之地,也不会忘记,他们一切的好处都是从神而来(1418节)。

    濒临危险的是圣约本身(18节)。本段以一个现已熟悉的警告结束,就是不要敬拜别的神。对以色列人来说,「忘记神」极可能指转向别的神。所有错误罪恶的行为都源于虚假的概念。现代人的拜偶像行为,表现于他们认为「美善」不是出于独一神。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