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利未记导论

  《利未记》不只是为一个民族而写,也是为现代人而预备。

  从表面看,本书讲的大半为祭司的权责和一些管理以色列人精神、道德与肉身生活的法例,枯燥且乏味,读时很易忽略,以致成了圣经中少人细读的一本书。

  事实上,若能深入理解,便会发现这本可称为“祭司手册”的书,所载祭司的职事、献祭的条例、洁净与不洁净之物的区别、一年一度“赎罪日”的盛典,以及接触到以色列人生活每一面的戒律,无不涉及到一个健康社会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精神包括在一句话中:“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11:44)。藏在这些典章、律例后面的,正是现代道德与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指南。

  本书的教训不受时空限制,为新约的作者所接纳和继续(注)。主耶稣特别提到19:18揭示的“爱人如己”,认为是人伦关系的总纲,仅次于敬爱天父(可12:30-31)。《希伯来书》更将主基督的侍奉和祭司相比。祂是那永久更美的祭司,为世人的罪献上了完全更美的祭,就是祂圣洁无瑕的自己。

  书中记有天父禁止人用两样的尺码;嘱咐收割时要留些给穷人;祭司在法律前与庶民同等;贫苦人家可用鸟类代替牛羊献祭,以及关于“安息年”和每隔五十年欢庆一次的“禧年”的理想大同之境。处处显出天父是既公平又慈爱的神。

  祂恨恶罪恶,因祂圣洁;祂要求人在道德上完全,因祂纯全无疵。祂不只要求人内心圣洁,也要求人表里配合,内外如一。人要与神和好,必须先把罪除去。祂喜悦忧伤痛悔的心,只要肯真诚认罪,必可得到赦免。

  本书严禁近亲结合、逾闲越轨的男女关系,并严厉对付同性间逆性的行为。所载食物洁与不洁的法例,完美周详,丝毫不逊现代保健及疾病预防方法。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所接受的就是这样一种又公平又有人情味的律法,作为生活与敬拜的基本指导。现在,他们可以向神所应许的迦南地进发了。

  (注) 到新约时代,福音可以传给万民,犹太人作为神的选民与外邦人间的区分泯除,洁与不洁的动物的区分也跟着去除(徒10:9-16)。

•大纲•

献祭之例           1:1-7:38

祭司之礼           8:1-10:20

礼仪上的洁与不洁之例     11:1-15:33

赎罪日            16:1-16:34

在神前保持圣洁        17:1-22:33

节期与日子之例        23:1-25:55

蒙福之道           26:1-27:34

版头:里外一致

•参考资料•

一、本书作者

  《利未记》是摩西五经的一部分。

  摩西五经,在希伯来文原是一本书,为摩西所写。

  有关摩西的生平和写书的考据,请阅《创世记》及《出埃及记》书前的〈参考资料〉。

二、书名

  《利未记》这个书名是从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译过来的,原文作Levitikon,是“利未人的〔书〕”的意思。拉丁文(罗马官方语文)翻译的《武加大译本》作Leviticus,意思相同。

  利未在雅各十二子中排行第三。神拣选了这个支派在会幕和日后的圣殿里担负宗教事务的责任(申33:8-11)。

三、背景

  本书头一句话,已为背景及内容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

  本书是神在西奈山下对摩西说的话。请阅7:38;26:46;27:34。

  “耶和华对摩西说的”这句话在书中出现五十次以上。见1:1;4:1;5:14;6:1;8:1;11:1;12:1等等。

  神说话的地方是在会幕里(1:1)。这会幕是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奉献金银木料,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建造的(比较出19:1;40:17)。会幕落成后,神召摩西进入里面,将日后祭祀的条例指示他;一如在建造会幕前,在西奈山上将会幕图则指示他一样(比较出24:12-31:18)。

  《利未记》所包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零二十天。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第二年正月初一日立起会幕(出40:17),在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便起程(民10:11)离开西奈山往迦南地去。《利未记》中的训诲便是在这个时期中颁给摩西的。

四、圣洁的国民

  以色列人经过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成为神国的子民。他们要成立一个“祭司国”(出19:6)藉着这个国家的典章律例,表彰神的圣洁与公义。(“祭司”一词,在本书出现了189次。)

  祭司国中的民,必须都是“圣洁的民”(申14:2),因为作祭司最重要的条件是圣洁(比较10:3)。

  “圣洁”,就是《利未记》的主题。“圣洁”二字,贯穿全书,出现了87次(例如:11:44-45;19:2;20:7,26;21:8,15;22:9,16,32)。

  “圣洁”在希伯来文作qodesh,基本意思是“分别”,将人或物分别出来,归给神,属于神,为神所专有。

  神与人立约(出19:6),让人作祂的子民,将祂的心意指示人,让人也有份于祂的圣洁。

  神是圣洁的,祂在道德上绝对完全。祂慈爱、公义,绝对公平,绝对信实。这种种可以在人的德性上局部反映的本质,神也用来要求祂的子民。这就是神颁布的律法的意义。“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11:44)

  在旧约里,神用了一个有形的会幕来表明祂的与人同在(出25:8),所以,以色列人必须在肉身生活上也须做到完美无瑕疵,才配亲近耶和华的圣会幕(利15:31)。

  在《利未记》,圣洁是用日常事物的具体形式来表明,因此有了各样的洁净条例。今天,信徒已不须守这些关乎肉身的条文,因为基督已经完成了救赎,在灵性上通往神那里的路已经打开了(来9:8-9;10:19-21);信徒不再在有形的会幕里亲近神,而是随时随地用心灵直接亲近神(约4:23-24;来9:24-25)。

  旧约的以色列民,到会幕礼拜时,身上不能有一点不洁(指在仪文上的肉身不洁净)。祭牲必须完美无残缺(8-10章)。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禁戒(11章);生产后的妇人(12章)、皮肤病者(13-14章)、遗精者(15:1-18),以及患了血漏症的妇女(15:19-33),因为身上都有人所视为不完美的地方,所以不能接近圣物;因为“不洁净”,且要暂时和人群隔开。

  这种种洁净条例,除了有宗教上的意义,还有卫生上的目的,以保以色列人身体健康,生活安舒。请详阅各章注解。

五、圣经中有关两性关系的立法

  除了肉身上的洁净,旧约也要求人在道德上圣洁。

  摩西时代,约在主前十五世纪,属铜器时代后期。当时中东很多民族尚在民智未开的阶段,迷溺于假神的膜拜,有的甚至将亲生子女作火祭献给偶像;有的宗教,以淫乱为崇拜仪式的一部分。

  摩西所颁布的律法,其一神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法则,好象太阳,照亮了巴勒斯坦地一片黝黑的精神荒原。

  摩西的律法非常重视两性关系的正常。律法虽然没有强制执行在伊甸园里已立下的完美婚姻模样(创2:24),但对于婚姻的纯一,绝对不容许人破坏;更加不容许异教之风影响以色列纯洁的民风。

  十诫的第七诫明言:“不可奸淫”(出20:14),就是要保障家庭的完整和纯一。

在游牧民族尊重男权的社会里,男子不但是经济生产的主力,也是每个家庭的保护人。父亲为一家之主,负起家庭的全部责任,包括耕种田地、牧养牲畜、贸易行商、保卫家园。做妻子的,主要的责任是生儿养女、教育后代,主持家务,在经济生产上做丈夫的帮手(参阅箴31:10-31)。

  希伯来家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子女众多,而且以此为蒙福的标记。妇女不育,视为羞辱;夫妇无子女是不幸的事。

  在这种社会里,虽然容许多妻,律法对不同妻室所生子女的产业权也作了安排(申21:15-17),但是绝对禁止通奸。

  已婚妇人,或是已经许配别人的未婚女子,若与别人有奸情,当即处死;而男的也一同处死。至于未婚而又没有许配人的女子,如果与人私通,这种关系必须以正式婚姻手续来了结(申22:13-30;利20:10-21)。即使对方为外族婢女,也不可以偏待(申21:10-14)。从这些定例,可以看出希伯来民族对婚姻的重视和尊敬。

  上古时代的社会,有很多违反天然、违反人性的风俗,这些在以色列民中都为律法所严禁。例如兽合(人与动物交合)、同性恋、乱伦等,而且对这些恶行往往施以极刑。

  与兽淫合(18:23)和同性恋(18:22)都是违反天然的行为;羞辱了神给人的高贵形象(创1:26;雅3:9),也辱没了创造人的主;圣经中绝对不容许。但是在米所波大米、赫人的帝国、埃及、迦南等地,这种事情则非罕见。他们的宗教不但容许,有的甚至以这些为崇拜仪式中的一部分。这正是神要完全铲除迦南本土宗教的遗毒,不容许留下来影响以色列民的原因。(当时有一个普遍被人敬奉的偶像伊施他(Ishtar),侍奉她的祭司要自己阉割,在庙中当男妓。)

  至于乱伦,则是违逆天伦、破坏家庭的罪行。家庭维系在父子、夫妇、兄弟、姊妹等等正常的人伦关系上,亲情和肉体爱情不能紊乱,否则,家庭破裂,社会瓦解。圣经绝对禁止乱伦。

  希伯来人是个热情的民族,肯定正常的两性关系。他们有不少诗歌和文学,以歌颂爱情为主题。圣经中的《雅歌》即为其一。

  但是希伯来文化和我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对于性事,极少直接宣之于口,只用隐约字眼,委婉说出。

  “脚”、“大腿”等在希伯来文有时可指男性私处(出4:25;得3:7;赛6:2;创24:2,9;47:29)。“知道”一词,用指男女性关系(创4:1);在中文,这字多译为“同房”。至于中译“露出下体”一词(利18:6),在原文是“露出赤身”(uncover nakeness),也是发生肉体关系的意思。

六、历法

  以色列人的历法也是一年有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也象中国的农历一样,是依月圆月缺来计算的。

  (阴历是依月亮绕地球转一次为一个月,月亮绕地球转十二次便为一年。这一年和阳历一年差11天,须用闰月来补足。阳历则是以地球环绕太阳转一次来计算一年。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是阳历。)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时可能也用过阳历,但离开了埃及之后,便改用阴历。出埃及那一个月定为正月,逾越节在正月十四日;那一晚,正是一年的头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在希伯来文字称为亚笔月,“亚笔”是谷物收成的意思;那一个月,大麦开始收成。)

  这正月(亚笔月,被掳后又称为尼散月)正值阳历三、四月间。(逾越节是主耶稣受难的日子,因此每年受难节、复活节时期,就是犹太人的正月。)二月则在阳历四、五月间;三月,在五、六月间;余此类推。请参后图“以色列的古历法”。

  不过,大概是为了农作上的方便,犹太人还采用另一种历法,就是以每年的第七个月(希伯来文字称为提斯利月)为正月,约等于阳历的九至十月间。第八个月(马西班月)为二月;余此类推。一般称前面的一种为宗教历,后面的一种为民事历。

  民事历和巴勒斯坦的农作习惯配合。巴勒斯坦的气候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雨季在阳历十月至次年三月,而旱季在四至九月。第七个月(提斯利月)是雨季的开始,而第一个月(亚笔月、尼散月)是旱季的开始。第七个月以后(阳历十一、十二月间)为下种的季节,而第一个月以后(阳历四至六月间)则是收成时期。雨季和旱季都有雨季,前者在秋天来到,称为秋雨;后者在春天来到,称为春雨。这正就是为什么圣经上多是秋雨、春雨并提,而且提秋雨在先,春雨在后的原因(申11:14;雅5:7)。古时巴勒斯坦农民秋雨播种,春雨收成。

  旧约中的重要节期与圣日

节日名称 犹 太  教 阳历对照 旧约经文

新约经文

 

安息日

 

礼拜六

 

礼拜六

出20:8-11;31:12-17;

利23:3;

申5:12-15

 

安息年

第七年   出23:10-11;利25:1-7  

禧 年

第五十年   利25:8-55;27:17-24;

民36:4

 

 

 

逾越节

 

 

 

 

正月十四日

 

 

 

 

三至四月

 

 

出12:1-14;

利23:5;

民9:1-14;28:16;

申16:1-7

太26:17;

可14:12-26;

约2:13;11:55;

林前5:7;

来11:28

 

 

无酵节

 

 

正月十五至廿一日

三至四月

出12:15-20;13:3-10;23:15;34:18;

利23:6-8;

民28:17-25;

申16:3-4,8

可14:1,12;

徒12:3;

林前5:6-8

初熟节

正月十六日

三至四月

利23:9-14 罗8:23;

林前15:20-23

五旬节

三月初六日

五至六月

出23:16;34:22;

利23:15-21;

民28:26-31;

申16:9-12

徒2:1-4;20:16;

林前16:8

吹角节

七月初一日

九至十月

利23:23-25;

民29:1-6

 

赎罪日

七月初十日

九至十月

利16章;23:26-32;

民29:7-11

来9:7;10:3,9-22

住棚节

七月十五至廿二日

九至十月

出23:16;34:22;

利23:33-36,39-43;

民29:12-34;

申16:13-15

约7:2,37

 

 

 

 

 

 

 

 

 

 

 

 

 

 

 

 

 

 

 

 

 

 

 

 

 

 

 

 

 

 

 

 

  *有关各节期及圣日详细说明,看23章各注。

七、节期

  以色列的节期和古代中东其他宗教的节日有很大的分别。异教节日的酬神仪式,情欲色彩浓厚,而且涉及淫乱。以色列人的节期则为纪念造物主的恩惠与慈爱。献祭的人必须悔改己罪,本敬诚谦卑之心礼拜。仪式着重伦理和道德上的清洁。

  旧约节期还有一个特色,都与七这个数字有关;因为七在希伯来人观念中,代表完全。

  旧约节期可以分成两大类:被掳前和被掳后设立的。被掳前的节期均载于旧约圣经中,也分为两类:以七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两种。有关各种节期的细节,请阅23章注解,以下只作简单的介绍:

  一、以七为周期的节日:1,每七日一次的安息日(出20:8-11;31:12-17;利23:3)。2,每个月月首的月朔(民10:10;28:11)。3,每年的第七个月朔:吹角节(民29:1-6)。4,每七年一次的安息年(出23:10-11;利25:2-7)。5,禧年:七个七年之后的那一年(利25:10-17)。

  二、以年为周期的节日:1,逾越节,又称无酵节(出12:1-28;23:15;利23:4-8;民28:16-25;申16:1-8)。2,五旬节,又称为七七节(出34:22;利23:15;民28:26;申16:10)。3,赎罪日(利16:29-34;23:27-32;民29:7-11)。4,住棚节(利23:34-42;民29:12;尼8:18;约7:2,37),或称为收藏节(出23:16)。

  三、被掳后设立的节期:

  1,普珥节:普珥是掣签的意思。犹太人被掳时期,曾经在波斯国险遭灭族,但得到神藉着以斯帖和末底改把全民族挽救,所以犹太人设立了这个节期作为纪念(斯9:24-32)。

  2,修殿节,又称重光节(见约10:22):这是两约中间时期才设立的节期,故起源不见圣经。两约中间的那四百年,犹太人曾在马加比革命运动中驱走过希腊人(约在主前165年),恢复圣殿的礼拜,设立了这个节期,以作民族中兴的纪念。

  请参阅附录专文:〈两约之间—旧约与新约中间的四百年沉默时期〉。

—《启导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