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六章
【来六1】『离开』不是背弃的意思,正如作学生的,当他们研究高深的数学时,他们不会推翻乘数表;建筑工人在建造房顶时,也决不会把房子的根基毁掉。──《影子的背后》
【来六1;完全地步】希伯来书作者要求读者要达到完全的地步telieiote{s。这个字的形容词(Teleios)有专门的解法。毕他哥拉(Pythagoras)把他的学生分为初学者(hoi manthanontes)和资深的(hoi teleioi)。斐罗则分他的学生为三类:刚入门的(hoi archomenoi);在进度中的(hoi prokoptontes)和进入资深的(hoi teleiomenoi),所以『完全的地步』并不是指有完全的知识,而是在基督教信仰中有一定的成熟阶段而已。――《每日研经丛书》
【来六1~2离开道理的开端】几年前,我认识一位姊妹,我问他:『你信了耶稣没有?』他回答说:『我已经做了四个月的基督徒了。』我以为她已洗礼四个月。后来她又告诉我说:『我已经信了主好几年了。』『何以又说做了四个月的基督徒呢?』原来她信了主之后,只是头四个月到礼拜堂聚集,后来就一直没有去聚会了,所以只做了四个月的基督徒。
好比盖房子一样,立好根基之后就应该继续建筑上去,房子才能建成。倘若只打了桩就停下来,这房子是不会建成的。今天的教会,没有生命的基督徒太多了,所以在外邦人中失去见证,甚至神的儿女在外邦人中受羞辱。── 艾喜德《希伯来书略讲》
【来六1~3】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应该静止的。前英国首相克伦威尔(Cromwell)衣袋里有一本圣经,上面写了一句拉丁文qui cessat esse melior cessat esse bonus──『人若停止改善自己,便失去君子之风了。』――《每日研经丛书》
【来六1,6】『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
不能再重新懊悔,就是不能再重新立根基。(因为懊悔是根基的第一件事,这里只说这第一件,就等于把其余的几件都说了。)为何不必再立根基﹖因为不能再从新懊悔,不能再立根基。『不必』是因为『不能』。因为根基已经立了,现在不能再立了。(就能能再立,在神面前也不算数了。正如一对夫妇结婚以后,因不和而分离,后又和好,就不必再结婚,也不能再结婚,就是他们能再举行婚礼,也算不得婚礼)。
【来六6】人若背道,就是重钉基督在十字架。这是否正符合传统中的一个伟大故事──『主,你要往那里去?──Quo vadis』内蕴的真理吗?这个传统叙述在尼罗王(Nero)大迫害时期,彼得当时在罗马惊慌之际而朝凓『安培仁大道』(Appian Way)逃难,突然耶稣在他面前出现,彼得先开口说:『主,你要往那里去?』。主回答说:『我要返回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而这次是为你而钉的。』那时,彼得惭愧非常。感于至诚,于是立即掉头走回罗马城,为主而光荣殉道。――《每日研经丛书》
【来六10;神并非不公义】有一个人在银行里存款三千元,已经有二十年了。一天,他想到银行提款,怎知到了银行门口,才知道这间银行经已倒闭了十一年,他的三千元没有了,这人心中难过非常,几乎想自杀而死。但我相信他这种可怜的情形,比较那些将来到天上得不到赏赐的更好一点。我们想得赏赐,就必须要做可以得赏赐的工作。
一次,一个收票员正在执行他的工作。有些人要求他不用那末认真,但那查票员始终不肯通融,无论何人必要受检查而后才得通过。有一个乘客对这查票员说:「我看你这样做,会使大家不高兴!」但这查票员指凓车站上面经理办公室的窗子说:「别人高兴不高兴不要紧,只要上面的人高兴就可以了!」只要主说我们好就是好,人的看法人的批评不要紧。若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好像保罗所说:「不是讨人的喜悦,乃要讨我们主的喜悦。」──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来六12】「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信心的英雄今天在荣耀中指示我们:凡他们所成功的,我们也能。成功的秘诀不只是信心,也在乎忍耐。所以,不让我们疑惑、焦急、沮丧,以致失去受主出乎爱的锻炼的机会。
有一个打铁的铁匠说:「只有一件事是我所怕的,就是被神丢到碎铁推里去。当我锻炼钢铁的时候,我先把它在炉中烧红,然后用铁锤锤它,又忽然把它投入一桶冷水中。这样不久我便能试验出来这块铁到底经不经得起锻炼,会不会裂成碎片。我把它这样试验至少两三次,如果它经不起锻炼,我就把它扔在碎铁堆里;等到收旧货的来了,我就一分钱一磅卖给他。
照样,我觉得主也用火、用锤、用水试验我,如果我没有信心和忍耐,就经不起试验,以致不能合乎祂的标准,我怕祂也会把我丢到碎铁堆里去呢!」
虽然火是顶热,锤是顶重,水是顶冷,你还该凭信心和忍耐站住,因为祝福就在后面。让我们和約伯同声说:「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
要一架钢琴出声,须用十一吨压力。如果你经得起压力,神就要把你压出音调来,和天上的音乐相和。── 选
【来六12】有人说: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应许。种下之后就生出花来,所以在种子中包括有盼望。但是否每一粒种子都能生长?最后都能结果?不一定的。为何?因为要有条件,如果没有水浇灌,或是撒种于石地,或有其他不合之条件,这粒种子的应许都不能成就。如果应许不一定成就在你我身上,是因为你我无履行需要之条件。神的应许没有改变,但必需要有所应行的条件。当我们实行这些条件的时候,神的应许就一条一条的成就在我们身上。
近代教会史中,有一件事是信心一个好例子:在英国有兄妹二人,姓莫法德,兄名罗勃(Robert and Mary Moffat),妹名玛利亚。兄妹二人在非洲一河岸边工作,那地的土人心地非常刚硬。他们二人工作十年,但没有一个人信主。如果你工作十年之久没有一个果子,试想你的感觉会如何?恐怕我们一定是非常灰心。在英国的亲友们似乎很怜悯他们,于是从英国写信给他们,问他们需要什么,可以设法寄来。他们回信说:「我们需要圣餐所用的器具,请寄来。」在英国的人接信后觉得好笑,也觉得稀奇。他们终于寄出这些圣餐的用具,其中亦有很多拦阻。三年之后,这一套圣餐用具寄到了,刚刚第二天是他们第一次的洗礼,有六个人受洗信主。这是现代教会史中信心动人的事实。
司布真说:「神的应许有两种,一种可以用杏花来表示,另一种可用桑树来表示。杏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春天一来花就开了。神的应许有时是这样,一祷告祂就立刻应允了。桑树要在秋天才结实,等要春天夏天都过去了,秋天才见果子。司布真说得很对,我们不单要得到第一种的应许,我们更要忍耐等候,得到第二种应许成就在我们身上。
有一次在瑞士国要开一个山洞,为了要节省时间,工程师已经计划妥当,要从山的两边一齐工作。双方面都不能看见对方的工作人,但按凓工程师的图则,他们就工作起来,他们相信工程师所定的力向没有错误,忍耐地掘这山洞。有一天,当他们把中间阻隔凓的那石除去时,他们会面了。他们心中充满了喜乐,我们想到神的应许成就也是要这样。神在祂的一方面工作,我们一方面凭信忍耐等候,到了主所定最美好的时间,就可以看到我们所盼望的,那时心中就充满了喜乐。── 滕近辉《希伯来书七讲》
【来六19;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灵魂若无锚,我们生在世上,必如海洋上的小船失去舵一样,会飘来飘去,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我们生活在地上没有盼望,就好像航海失去方向。我们要抓紧耶稣基督,抓凓这个锚一直把我们带到天上去,圣经说:『神的应许不论多少,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林后一20)── 艾喜德《希伯来书略讲》